盛夏的鄂尔多斯高原热浪初显,地表温度已逼近30℃。在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80万吨烯烃项目烯烃分离装置的建设现场,公司的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紧张进行着构-205、构-206、构-213及脱乙烷塔等核心装置的土方开挖、钢筋绑扎与混凝土浇筑作业。与传统工地的喧嚣不同,这里秩序井然,一个由“数字大脑”精密指挥的现代化智慧工地正高效运转,为大型化工工程建设树立起安全、绿色、高效的新典范。
“空中慧眼”与“环境神经”:数据驱动精准决策。占地4.9万平方米的广阔作业面上空,无人机如同不知疲倦的“空中慧眼”,每日三次准时升空巡航。它捕捉的高清影像与视频数据实时回传至智慧工地平台,为项目管理提供全局视野。更关键的是,这些航拍数据被迅速转化为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供后方BIM(建筑信息模型)团队进行动态比对与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模型与实际进度的精准校核,我们能及时发现潜在偏差,迅速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决策效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遍布工地的环境监测“神经末梢”持续工作,PM2.5、PM10、噪声等12项环境指标被实时捕捉、动态显示在大屏上,构建起工地的“绿色生态”数字画像。
AI“安全卫士”与“智能吊装”,筑牢安全管控防线。“智慧工地系统就像给项目装上了‘数字大脑’,让管理穿透钢筋水泥,直达每一个风险点。”项目经理陈运忠手持智慧终端,向我们展示了系统的强大功能。现场部署的多个AI智能监控摄像头,充当着永不疲倦的“安全卫士”,运用先进的图像识别算法,能够自动、精准地捕捉到工人未系安全带、临边防护缺失等安全隐患,并即时发出警报,将安全管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对于风险系数高的重型机械,项目为汽车吊等关键设备加装了智能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对吊臂角度、负荷状态、作业半径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犹如为大型设备装上“智能监护仪”,有效防范倾覆、碰撞等重大风险。
管理的数字化变革深入骨髓。施工日志填报、质量验收流程等14项关键管理流程均已实现在线审批流转,彻底告别了纸质单据“跑断腿”的时代。“这种‘科技+管理’的双轮驱动模式,显著压缩了管理环节耗时,使整体施工效率较传统方式得到切实提升。”陈运忠说道。
智慧赋能,树立行业新标杆。内蒙古荣信化工烯烃分离项目深度融合无人机航拍建模、智能环境感知、AI风险识别、设备在线监控、远程喷淋联动等多项智慧工地技术,成功构建起“感知全覆盖、数据全联通、管控全智能”的现代化工程管理生态。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水平与环境友好度,降低了管理成本,更以扎实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大型化工工程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有效路径,为行业践行新质生产力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荣信样本”。(李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