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道纵横与焊光交织的青岛基地生产一线,新一期师带徒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青岛基地项目作为十建公司智能建造基地的主要阵地,一直将培养新一代技术力量人才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主任技师刘建国和主管技师刘立勇肩负带教使命,带领新员工深入学习管道切割组对与支架焊接核心工艺,以实践淬炼技术能力,推动焊接技艺薪火相传。
刘建国团队:安全操作与决策赋能
刘建国带领两名技术员,从项目流程梳理切入,深入施工现场解析各环节要点与难点。他详细讲解安全规程并示范工器具操作,始终强调“安全第一”原则。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这位主任技师从设备原理到施工工艺,从常规操作到应急处理,通过案例拆解既教方法更阐明原理,将30多年的施工经验倾囊相授。面对设备调试难题,他带领徒弟们现场分析,在实践中提升其技术决策能力。
刘建国扎根一线、攻坚克难、严控细节的工作作风深深触动着徒弟们。他注重培养徒弟的团队协作意识,教导他们通过有效沟通凝聚现场力量,虚心请教提升工作效率。
刘立勇团队:技艺精进与技术创新
刘立勇带徒从焊接实操入手,全程严谨指导电流调节、送丝技巧和操作姿势,反复强调“用心焊接”,因为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安全。他系统传授坡口机、锯床、手枪钻等基础设备的安全规范和故障处理方法,耐心演示各类焊接工艺要点,助力新员工夯实传统技能。
面对技术发展,刘立勇颇具前瞻性,要求新员工双轨并进:既要夯实传统技能,又需掌握焊接机器人技术。面对机器人焊接难题,他践行"知之为知之"的严谨态度,主动研究或请教他人后再进行系统解惑。这种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培养方式,深刻诠释了现代产业工人必须传承工匠精神与拥抱技术变革并重的时代要求。
成长印记与传承价值
徒弟们从师父们手中接过的,不只是焊枪与图纸,更是“精工细作、责重山岳”的职业信条。他们深刻领悟到焊缝质量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质量意识在一次次的打磨动作中逐渐增强,仿佛已经融入到每一滴因专注而落下的汗珠里。
“师带徒”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为新员工搭建了成长平台,也为项目部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此模式下,管道切割组对、支架焊接等专业技能得以传承,严谨、专注、敬业的工匠精神也得到延续,并熔铸于每一道合格焊缝之中,成为产业工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姚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