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青岛炼化厂区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随着第39组光伏阵列精准落位,公司承建的漂浮式水面光伏项目历经17天,完成了光伏组件安装,全面进入电仪施工阶段,较原计划提前了5天。作为十建公司建设的首个大规模水面光伏工程,这个镶嵌在工业水体的“绿色电站”,不仅标志着十建公司在新能源建设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在石化行业绿色转型的征程中树立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实践样本。
作为传统石油化工建设领域的“铁军”,十建公司此次挥师水面光伏战场,其战略意义远超单一项目建设范畴。从陆地到水域的跨越,既是对国家“双碳”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石化工程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前瞻探索。项目采用的动态锚固系统和模块化施工工艺,破解了工业水域复杂环境下光伏阵列安装的行业难题,形成的技术标准将为后续沿海炼化基地水面光伏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在新能源与传统石化交织的产业变革期,这个漂浮在水面的光伏矩阵,恰似一把打开能源结构优化之门的金钥匙。
水面光伏的特殊性赋予该项目多重创新价值。相较于常规地面光伏,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上建设光伏电站,既要确保不影响原有水体功能,又要实现光伏系统与水环境的动态适配。
该项目规划新建5.7MW漂浮式水面光伏,直流装机规模达7.4MWp,交流装机规模为5.7MW,是绿色能源的新战场。12142块610N型双面电池组件整齐排列,如同一面面闪耀的镜子,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
青岛基地项目部通过认真研判,采用“水上平台预制+模块化组阵”安装组合方案,在岸边施工平台完成浮体、支架与光伏组件的标准模块组装后,通过接力式方阵入水技术,将39块组件组成的阵列单元依次推入水域并精准连接。
该工艺破解了大型结构整体入水难题,又通过小方阵组模、牵引入阵的模块化安装方式,使光伏组件在水面上实现高精准定位,同时保障了锚固系统在高低水位间的稳定漂浮。
截至6月10日,该项目已累计完成12142块光伏组件、2台箱变、2台开关柜等安装施工任务,整个项目建设安全、质量、进度处于受控状态。(田元武)